中電聯預測,到“十二五”末全國電力裝機、全社會用電量將分別達到14.63億千瓦和6.31萬億千瓦時以上,加快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的主要任務。其間,電力可靠性問題不容忽視。
記者14日從中電聯了解到,“十二五”期間電源和電網建設將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新一代核電設備、新能源發電、特高壓輸電線路和智能電網等新技術將是增量發展的重點。在這種大背景下,這些都將對規劃、安裝及生產運行各環節的電力可靠性帶來嚴峻考驗,并對中國電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據介紹,電力可靠性標準的制定和推行工作始終是中國電力可靠性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今后將不斷完善電力可靠性評價標準體系,制定適應新形勢發展需要的可靠性標準。近年來隨著中國電力工業的快速發展,《水電設備可靠性評價規程》的制定工作已啟動,并計劃于明年底完成。此外,《風力發電設備可靠性評價規程》也計劃于明年上升為電力行業標準。
特別是,供電可靠性還是電力服務質量的重要體現。“十二五”時期,不斷提高供電可靠性將是中國電力企業,特別是供電企業實現服務宗旨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村電網供電能力、供電質量和服務水平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